× 微信二维码
华都设计荣获上海市第二届旧住房改造设计方案征集评选活动环境提升奖

2022/07/12  作者:华都设计

近日,华都设计(HDD)设计的静安区彭浦镇海鹰小区美丽家园(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实施方案,荣获上海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所颁发的“第二届旧住房改造设计方案征集评选活动既有项目专项设计方案奖——环境提升奖”。

获奖证书

本次评选是在上海市住建委、市房管局指导下,由市修缮事务中心、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市房屋修建行业协会、市房地产科学研究院共同主办。评选于2021年7月1日启动以来,有近百家设计企业、高校及个人报名参赛,参赛作品达118份。经过多轮专家评审、组委会评审、网络公众投票、结果公示等流程,最终有45项设计作品获奖。

方案展示

背景概况

彭浦镇海鹰小区是静安区最先启动的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试点之一,其在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设计理念、策略方法与协同更新路径等方面具有一定引领示范作用。项目重点围绕节约利用雨水资源、改善小区生态宜居环境、为动植物提供良好栖息地等方面进行改造升级。更新后的海鹰小区在解决老旧小区雨洪安全需求与场所改善方面,可实现调蓄目标为5年一遇24h暴雨100%调蓄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 85%,年SS总量去除率达到70%。

项目区位

海鹰小区建于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位于静安区彭浦镇场中路3300弄,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多年来由于其所在地势较低且内部市政管网配套尚不完善,内涝现象频发,严重影响在地居民的生活品质与幸福感。

区位分析

Ⅰ. 场地认知

方案倡导社区规划、社区规划师的综合作用机制,通过提倡参与式规划将设计人员、海绵技术人员、群众代表和居委等多方参与主体联系在一起,将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环境品质提升和社区自治培育进行了融合,实现从传统的海绵工程类改造模式到规划引领的低影响开发综合更新模式。设计团队在工作过程中多次组织现场踏勘,开展与小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管理委员会、居民代表面对面的座谈会,听取并整合多方意见,摸清两大现状问题与更新诉求。诉求一,解决小区因大量硬质地面渗透率低、绿化单一、管网设施不完善所造成的常年内涝现象频发与雨天积水问题;诉求二,解决现状设施单一、空间缺乏差异化、植被裸露所带来的场所空间品质提升问题。

场地认知

参与式更新全过程

Ⅱ. 综合叠加分析潜力设计区

通过GIS对场地进行高程分析、汇水点分析以及建筑日照分析,筛选出场地较低洼积水区域。同时在日常及暴雨期对积水区域进行不同时间现场监控拍照记录,综合评估分析出7处常年频发内涝的积水点,作为海绵设施布置的更新参考区域,并结合不同内涝积水点特质布局不同类型海绵系统基础设施。

积水点叠加分析

设计策略

基于小区的更新诉求,以安全需求、宜居需求为两大更新出发点,通过“因需治涝”、“因需营景”两大策略,实现由单一关注小区排涝到重构多功能循序系统,由单一海绵工程到规划引领、多方参与的场所空间营造的双路径转变,解决小区常年积水内涝、公共空间活动场所和活动设施不足的问题。

两大设计策略体系

Ⅰ. 因需治涝——从关注排涝到侧重构建多功能循序的海绵系统

通过现场踏勘与雨洪技术模拟分析,根据建筑布局和公共空间分布情况,对场地高程进行竖向微调并合理划分汇水分区以引导原位减排。为解决老旧小区硬质率高、绿化单一和管网不完善等问题,以集蓄利用率、径流控制率、经济性和观赏性为筛选原则,选取适用于老旧小区的海绵设施单元,并形成I、C、S三大海绵模块组合即I高强度渗透模块组合(Infiltration)、C多层次净化模块组合(Cleansing)和S高弹性调蓄模块组合(Storage)。通过因地制宜的布局来构建以加强循序利用为导向的海绵雨水管理方案,采用以点带面实现片区就近减排,远期通过地下工程管道连片成网实现小区原位雨水多功能循序利用的目的。

因需治涝ICS海绵模块组合

Ⅱ. 因需营景——从海绵工程到规划引领、多方参与的场所空间营造

以解决小区内涝、提升小区宜居环境品质两大更新诉求为出发点,通过前期综合评估分析,确定五片主要汇水区域和两处生态停车场区域。同时,依据不同片区的海绵设施需求特质,确立区域海绵模块最优组合单元。最后,通过地下管网将五片模块组合单元的地下工程管廊进行链接,进而形成集合地上地下一体、循序利用为导向的ICS海绵模块化组合集成更新设计。

因需治涝、连片成网海绵系统布局

设计亮点

针对不同环境节点的更新需求差异化特征,提出因地制宜的场所空间营造方案,形成“一带五园”的更新结构。规划形成一条长600米的漫步道串联五大功能场所,包括文化展示和全龄活动的和谐园、儿童游乐科教的彩虹园、中青年有氧健身的健身园、老年晒太阳、会友交流的灯塔园和生态游憩、科普休闲的净化园,以此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人群的公共休闲需求,增强在地居民日常生活的幸福感。

一带五园景观系统总平面

方案以循序利用为导向,因地制宜布局ICS海绵模块组合,形成由开放空间节点系统、地表生态集水系统和地下工程排水系统组成的精细化雨水管理方案,实现对小区雨水分别进行有效地收集、储存、转输和截污净化到减排防涝与雨水回收利用等多重目标。通过合理设计场地标高,降低不渗透地面比例,布局生态雨水管理设施,将场地内产生的雨水径流自然引导进入生态雨水管理设施内,实现渗、滞、蓄、净,超标径流通过溢流井错峰排入周边市政雨水管网。

ICS海绵设施布局

Ⅰ. I高强度渗透模块组合(Infiltration)

I高强度渗透模块组合(Infiltration)由高强度的透水砖铺装、透水彩色混凝土等内容组成,其实现途径主要依托漫步道、停车场、健身园、彩虹园与灯塔园等空间,通过改善地面铺装结构提高地表透率,达到暴雨期间快渗强排不积水的目标。

健身园 高强度渗透组合

健身园更新实景

蓝道渗透强度测试

多功能循序雨水管理方案讲解

Ⅱ. C多层次净化模块组(Cleansing)

C多层次净化模块组合(Cleansing)由雨水花园、生态滞留带、传输性植草沟、入渗池、透水铺装和排水管网等内容组成,其实现途径主要依托点状的大型公共空间节点和谐园和净化园的现状绿地以及带状的生态草沟绿带进行组合布局应用,以此达到雨水滞蓄和净化一体的目的。

和谐园 多层次净化组合

和谐园更新实景

多层次净收海绵模型

微凹漂流绿境

Ⅲ. S高弹性调蓄模块组合(Storage)

S高弹性调蓄模块组合(Storage)由溢流井、雨水井、地下雨水罐、地下调蓄池、提升泵、回用水管和高压水汽喷头等内容组成,有效存蓄雨水用于平时景观维护和弹性应对暴雨天气及时外排至市政管网,突出雨水管理的“善用与减排”作用。

净化园 高弹性调蓄组合

净化园入渗沙坑更新实景

游憩平台更新实景

高渗蓝道更新实景

净化园入渗池更新实景

实施成效

通过生态雨水管理设施替代大部分管渠系统,投资成本与传统开发模式持平,不仅提高了小区内涝防治的能力,同时美化了小区景观环境。在解决小区雨洪安全需求和场所改善需求等空间问题上,提倡动态规划和自治共治相结合,采取“P+P+P”协同模式即规划(Planning)、公众参与(Participating)、实施(Put-into-effect)有效结合,建成后的海鹰小区试点先后获得区级和市级领导的肯定以及在地居民的好评,也受到了上海新闻频道、新民晚报等媒体广泛宣传。设计团队通过针对海绵化小区的改造实践,希望能更优更高效更宜人地完成项目实际工作,通过创新性的海绵化改造工作模式及框架体系搭建,促进老旧小区海绵化更新长效治理,为城市更新领域中老旧小区海绵化更新提供经验借鉴。

项目实施成效